(一)郡守大怒吐黑血数升而病愈
圣医华佗是东汉时家喻户晓的名医,医术博大精深,尤以外科著称。人们都知道他是“外科圣医”,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他还是“医心的圣医”。下面仅举一例:
一郡守有病,华佗认为必须让他生气,生大气,病就会好,便一再受其礼物而不给治疗,又毫无理由的离去,更留书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郡守之子知道内情,阻止了追杀。郡守愤怒到极点,吐黑血数升病就好了。
(二)秀才大笑而治愈忧郁症
圣医朱丹溪原名朱震亨,字彦修,是元朝时的著名医学家。
当时,浦江有个秀才,新婚不久,爱妻暴病而死。因此他忧郁成疾。名医戴思恭,多次诊治,总不见好。就推荐他到义乌(地名)神医朱丹溪那里去治疗。
朱丹溪号过脉,忽然说:“啊!你有喜了!”秀才一听,不禁失声大笑。
朱丹溪说:“真的,你是有喜了!我给你开个保胎方。”秀才笑得前俯后仰。回到家,逢人便说:“义乌神医朱丹溪,说我有喜,哈哈!哈哈!”整天大笑不止。半个月后,药也没吃,秀才的病,竟完全好了。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作为其根本的思维基础的。五行就是我们这个宇宙中微观层次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性质的能量,是不断运行推动万物兴衰的力量,其中的万物当然也包括人体。中医治病的基础原理,就是从人眼看不到的能量层面入手,达到调理表层人体血脉及各器官组织的作用。
中医将人们认为的精神上的东西“七情”(指怒、喜、忧、思、悲、恐、惊);分属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分属于五脏的(肝、心、脾、肺、肾)。这其中“七情”是这套能量体系中的一环,也是带有五行能量的。
病例一,是使郡守大怒,就使其肝木的能量大增,郡守愤怒到极点,其肝木的能量也增至到极点,由于他的能量很强大,就能够将造成他生病的体内淤血随着强大的肝木的能量上升吐出来而使病获痊愈。
病例二,秀才新婚不久,爱妻暴病而死。因此他忧郁成疾。忧思在五行中属脾土,忧思过度使脾土能量郁结而生病。按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心火生脾土,喜胜忧,用“喜”的能量不断消减忧思郁结的能量,最后使之达到平衡,就能恢复脏腑功能,所患病症就会消失而获痊愈。
师父说:“在我们思想界历来就存在着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问题,老在议论、争论这个问题。其实我告诉大家,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转法轮》)
怒、喜、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人们都知道它是精神上的东西。但它又是五行能量的体现。精神是就一种看不见的能量,那能量不就是物质的东西吗?而且从病例看,确实它所带的能量在起作用,那么,不就证实了大法师父所说的“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了吗?
感言
中医认为常见的病因是外感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热),内伤七情。七情既能致病,又能治病。如本文病例二,因忧思过度而致病,但根据五行能量机制相生相克之理,用七情中的“喜”又能治好病。这体现了古代中医博大精深之处。
西医就望尘莫及了,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西医治病多从表面空间的分子层面着手,如人眼看得见的脏腑、肌肉、组织细胞等等;而中医治病大都从比肉体的分子小的、看不见的微观空间着手,如阴阳五行、脏相经络。中医用药,大部份也都涉及到微观空间的理,是从微观上调整身体,所以祛病比较彻底。相较而言,从实证科学发展起来的现代的西医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正如师父开示的:“中国古代的中医是相当发达的,现在的西医再过多少年也赶不上。”“再过一千年吧! ”(《转法轮》)
再观现今的中医,有些堂堂的中医医院,有不少医生问病情后就开一大堆检查单、化验单。中医的诊病方法是“望闻问切”,有的医生表面上也切脉,也有少数人根本不切脉,用西医来指导中医用药。这种中医西化、弃本求末的做法甚是荒谬。这也就是现代中医的可悲之处,同时也使笔者心痛不已。
层次所限,如有不足之处,望指正。